午收時節,阜南縣居民張東來到該縣鹿城鎮王莊村,與當地達成土地流轉協議,并交付了訂金,計劃小麥收完后流轉200畝土地,建設有機蔬菜生產基地。不同的是,張東與王莊村的攜手合作,是通過網絡平臺實現的,這也是阜陽將土地流轉“搬上”網絡后達成的第一單。
“已經基本組織完成,現在小麥剛剛收割,馬上就要丈量土地,按實際地畝由流入方與群眾簽訂正式合同。”阜南縣鹿城鎮王莊村委會工作人員代洪流告訴記者,張東已預付了5000元訂金,計劃流轉的200畝土地涉及50多戶群眾,村里已經上門開展工作,“一畝地每年租金1000元,大部分群眾都愿意流轉出去,個別群眾年齡大了有顧慮不愿流轉,也都通過調換地塊解決了?,F在萬事俱備,只等小麥收完后丈量土地了。”
這是市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在網上發布土地流轉信息后,成功實現流轉的第一單。今年初,阜陽與全國最大土地流轉綜合服務網上平臺“土流網”合作,建設了土地流轉線上交易市場,采用O2O模式,將線下的流轉地塊信息與互聯網結合,在線上發布土地供求信息,線下的土地流轉中心提供土地流轉服務。這使得阜陽土地流轉進入“互聯網+”時代,為阜陽農村存量資源的盤活、農民財產性收入的提高提供有效途徑,同時也為農業招商引資提供了有效平臺。
此次與王莊村合作流轉土地的張東,此前一直在阜南縣柴集鎮經營著一家超市。“競爭越來越激烈,超市生意沒有以前好做了。我在經營中發現,優質農產品的需求很大,就計劃轉向有機蔬菜生產。”張東告訴記者。
需要流轉土地的張東,在網上搜索時發現了阜陽在“土流網”上發布的信息,立即聯系了市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請中心幫忙確定離城市近、便于經營管理的地塊。很快,市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在發布的地塊信息中確定了王莊村的200畝土地,經實地查看、對接后,雙方很快達成合作意向。“這塊地位置好,離縣城近。”張東計劃利用這片土地,投資百萬元左右建設200畝有機蔬菜基地。
“下一步我們將提供規范的土地流轉合同,在流入方和農民簽訂合同后,交由鄉鎮農經站進行鑒證,從源頭規范土地流轉行為。”市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負責人孫慶光表示,將加強對流轉土地行為的政策指導、監督管理,保證土地流轉在依法、自愿中進行。
孫慶光告訴記者,土地流轉搭上“互聯網+”順風車,吸引了一批工商資本、新型經營主體的關注,目前正值午收,已有多批客商前來洽談并實地勘察,預計近期可以再落實一批流轉合作協議。
來源:中安在線
編輯:熊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