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p id="suo0c"></sup>
  • 創新產業成合肥經濟增長“主引擎”

      3年間,合肥市集成電路企業從不足10家發展到上百家,成為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內IC產業重鎮。從原來的產業空白,幾年間發展成全國最大的平板顯示產業基地,全球唯一擁有6代線、8.5代線、10.5代線3條液晶顯示器件生產線的城市……

     

      記者近期采訪了解到,合肥市近年來積極從調結構中“找出路”,多項創新產業迅速發展壯大,成為經濟增長“主引擎”,合肥也成為長三角城市群協同創新發展的“新增長極”。

     

      臺灣群聯電子存儲芯片研發項目、深圳湯誠科技電源管理芯片項目、上海正耘電子MCU芯片項目……今年6月,28個來自海內外的集成電路項目先后落戶合肥,投資金額達43.95億元。

     

      據統計,從2013年至今短短3年時間里,合肥市的集成電路企業已迅速增至近100家,年產值3年翻兩番,從不足30億元增長到130多億元,從業人員1萬多人,形成從設計、制造、封裝測試、材料的完整產業鏈,吸引了臺灣聯發科、臺灣力晶、北京君正等一批業內領先企業聚集。

     

      與國內沿海發達地區相比,合肥的集成電路產業起步晚、規模小、差距大,那么近乎從零起步的合肥,為何能在3年時間里闖出一番新天地?

     

      合肥高新區主任助理王偉介紹,這首先來自于合肥市按照“小題大做”“無中生有”等思路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策,制訂了一系列優化集成電路產業環境的扶持性政策。其次,合肥市擁有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為首的多個科研院所,可以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提供優質的人才基礎。

     

      “還有一個重要的思路是將發展新興產業與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相結合。”王偉介紹,合肥是全國最大的家電制造基地和重要的汽車與裝備制造基地,這些產業的轉型升級,也需要集成電路等創新產業的支撐。

     

      北京君正是國內外領先的嵌入式CPU芯片及解決方案提供商,2014年3月在合肥投資成立子公司。

     

      “合肥集成電路產業的起點不高,但發展迅猛,這得益于完善的產業環境和充足的人力資源,以及靠近長三角這個大市場的地理優勢。”合肥君正總經理張緊介紹,這家公司成立近一年就已有一款自研芯片量產,目前還有兩款芯片即將上市,明顯快于業內平均周期。

     

      合肥積極營造新興產業發展環境,也給本土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合肥宏晶微電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小微企業,近3年來年產值逐年遞增50%以上,已從2013年的753萬元增長至2015年的3197萬元,并成功登陸新三板。“今年合肥進入國家長三角城市群規劃,對行業的發展更是重大利好。”這家公司總經理劉偉說。

     

      平板顯示是合肥市近年來著力打造的另一個新興產業。合肥市委、市政府研究未來產業需求,決定從嚴重制約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平板顯示材料切入,布局新產業。目前,合肥全市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產業年產值已突破千億元,并形成了從核心材料、顯示面板、關鍵零部件到終端生產的全產業鏈。

     

      為發展新興產業,合肥采取了多種機制創新。如政府參與企業定向增發,以財政資金撬動社會投資。如合肥京東方6代液晶平板生產線總投資175億元,合肥市政府拿出30億元,引入社會資金145億元,有效降低了政府投資風險,實現了資產保值增值。

     

      據統計,2015年合肥市平板顯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共實現產值2700億元,增長21.9%,增幅高于規模以上工業9.8個百分點。今年前4個月,合肥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已占全市工業的56%,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來源:新華社

    編輯:熊張霞

    供應信息【推薦】

    相關供應信息

    国产免费av 天堂无码av 午夜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手机 成年性网站 中文字幕人成无码人妻综合社区
  • <sup id="suo0c"></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