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從1997到2019,電商行業已走過了22年歷程。22年間中國電子商務磅礴發展,現如今已在促進消費與結構調整方面展示出巨大力量,成為驅動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新要素。
從粗放式發展到規范化發展,電商市場變“增量競爭”為“存量競爭”,逐漸走入“新零售時代”。伴隨直播帶貨、社區拼團等新業態的不斷涌現,各大電商平臺都不遺余力地開拓新的營銷模式和場景,努力革新。
新時代的電商人如何奮斗?我們帶來【贊贊新電商系列專題】,與您分享——電商人的苦樂沉浮。
安徽網聚云商孵化基地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亮
2012年,淘寶和天貓的全年銷售額突破一萬億,那時傳統電商平臺幾乎沒有大的競爭對手,人人都想開網店,感受一波“躺賺”的紅利。
同年,舒城小伙徐亮在上海開啟了自己的“電商夢”,一間化妝品淘寶店,是他準備幾年的成果。憑借“科班畢業”優勢,徐亮的淘寶店僅運營半年就突破了50萬銷售額,這對當時想深耕電商行業的他,無異于一針強心劑。
彼時,徐亮一人身兼數職:產品開發、品牌設計、產品拍攝、客服、打包發貨、倉庫打單管理、售后……他的筆記本電腦永遠放在床頭,深夜接受旺旺咨詢已成為常態。上午搞運營、下午跑倉庫,24小時連軸轉,每天休息的時間屈指可數。
這樣的場景,曾是那個年代大多數個人淘寶店主的生活寫照。
--------------------------------------------------------------------------------------------------------------------------------------------
從“襁褓嬰兒”到“英姿少年”,徐亮僅用了1年。乘著平臺的東風,他火速創立自主品牌入駐天貓商城,也把“革命根據地”從上海轉移到了老家舒城。
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隨著天貓、京東、蘇寧三個平臺的不斷擴大,商家服務市場的規模逐漸擴大和規范,電子商務進入高速發展期。與之相反,徐亮的網店卻停滯不前了。合伙人有了、員工有了、各方面的業務駕輕就熟了,然而銷售額并沒有增長,公司甚至開始走下坡路,究其原因,徐亮調侃:“在老家活得太安逸了,年輕人不能安逸,節奏一慢肯定退步”。
這一跤摔得挺疼,也摔醒了徐亮。在這場互聯網大潮中,多少人華麗登場,多少人悄然消失,自己可不能“死”得這樣不明不白。帶著一顆求學之心他來到省會合肥,打算“查缺補漏”。
--------------------------------------------------------------------------------------------------------------------------------------------
網聚云商的成立,算是徐亮在打碎自我后的重塑再造。在合肥的這段充電期,他汲取了很多同行大咖的寶貴分享,也懂得了公司想要長久發展必須規范化、體系化。2016年,徐亮聯合3位初創伙伴再次揚帆起航。
這次重新出發,比徐亮預計得更難。雖然仍舊從事自己最擅長的大健康領域,但面對增速放緩的市場和急速加劇的競爭,傳統電商落入了【不改革,就淘汰】的危險境地,危急時刻徐亮團隊的一位客服主管挺身而出,帶領組員拓寬業務渠道,進軍京東,力挽狂瀾遏制住了銷售額的負增長。
此次危機讓徐亮感悟頗多,他明白了企業想要做大,一定不是老板一個人能夠做好的,想要在電商領域做大做強,必須培育出更多拔尖的員工,讓每個人都能借助平臺展翅翱翔。
“孵化電商人才,專注大健康產業”,以此為使命,自2017年起,網聚云商正式開始孵化內部項目,并與多家藥企進行深度合作,在供應鏈、產品研發、平臺運營等環節加足馬力,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
--------------------------------------------------------------------------------------------------------------------------------------------
涅槃重生,徐亮和伙伴們“活下來了”。不僅是生存,他們亦活出了自我風采。如今,網聚云商旗下網店和品牌數持續增長,年銷售額不斷攀升。
在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得以占據一席之地,徐亮說:“因為我們夠聚焦。我只做大健康,在我熟悉的領域把行業、競對、供應鏈摸透。如果跑去搞別的,對于所有的東西我是一無所知的,如果做不好,等于砸了自己的招牌。”
7年奮進,小有成就,徐亮卻未敢松懈神經。對于無數同他一樣的“老電商人” 來說,“躺賺”的滋潤生活已經一去不復返,社交電商、拼團、網絡直播等電商新業態的不斷涌現,在分走平臺站內流量的同時,也對傳統電商經營造成了強烈的沖擊。這就意味著商家不得不調整策略,變“留客”為“尋客”,不局限于站內運營,學會運用全網思維走到更多地方搶奪流量,這不是他們擅長的事,卻是他們一定要做的事。
“淘寶最終會變成我們的一個消費場所”,面對未來,徐亮依然信心滿滿,“移動互聯網和電商出現時,很多人唱衰實體經濟,今天你看它死了嗎?人們反而更愛到實體店購物了,它仍然是中國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原理就是新業態倒逼傳統業態改革,所以我認為電商依然是一個非常適合創業者的平臺,它可能門檻越來越高,越來越精細化,但對有遠大志向的人來說,是件好事。”
更聚焦、更專注、深挖品類、持續精耕,徐亮夢想有一天能做出像iPhone一樣的爆款,建立自己不可逾越的護城河。